德的来源

新百家姓排名:0

德姓起源

①以谥为氏,又汉西域有德若国,或后人以国为氏。

②姓苑;汉有德义。

③中国姓氏集:河北省宛平县多此姓。




德姓--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羌族,出自魏晋时期,属于以谥为氏。
据史籍《奇姓通》记载:德,姓,以谥为氏。详实待考。



第二个渊源:源于古安息族,出自汉朝时期西域德若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汉朝时期,古西域地区有德若小国,属塔吉克民族。史籍《后汉书·西域传》中记载,“德若国领户百余,口六百七十,胜兵三百五十人,东去长史居三千五百三十里,去洛阳万二千一百五十里,与子合相接。其俗皆同”,正好位于古丝绸之路上。
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缘。西靠帕米尔高原,南依喀喇昆仑山脉,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交界,塔吉克自治县属于边境县,面积为五万两千四百平方公里。
“塔什库尔干”系塔吉克语,意为石头城堡。境内地势险要,群山环抱。东南有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北有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海拔7565 米。山前有叶尔羌、塔什库尔干等河。为温带高原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均温4℃。年均降水量一百毫米。属牧业区,畜产以牛、山羊、牦牛、马、驴、骆驼为主。野生动物资源有犏牛、羚羊、雪豹、雪鸡、帕米尔盘羊等。农作物有小麦、青稞、豌豆、胡麻等。工业有水电、缝纫、农机修造等。公路通喀什市。境内有公主堡、石头城堡等古迹名胜。
塔吉克族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意即“王冠”。塔吉克族的族源可上溯到公元前若干世纪分布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操伊朗语的诸部落。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分为色勒库尔塔吉克语和瓦罕塔吉克语两种方言。由于民族交往频繁,新疆许多塔吉克族人兼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文。
塔吉克自治县在东汉时期被称作“德若”国,到三国时期曹魏朝时期又被称作“蒲犁”。从公元初期至北魏、唐朝为“盘陀国”,史书中多有记载。而后,唐朝政府又在此设立了“葱岭守捉”。至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902年),清朝政府将此地设为“蒲犁分防通判厅”。辛亥革命后的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蒲犁厅被改名为蒲犁县。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德若国在汉武帝时期即与西汉王朝往来,在东汉时期归化,部分国人入朝后留居中原,取原国名的谐音汉字“德”为姓氏,成为德氏的一支。



德姓名人

德振,副编审,男,满族,吉林省吉林市人,1929年2月出生,大学毕业。原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任副编审,发明名称:家用自来水装置发明简况:一、家用自来水装置研制依据:1.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卫生较差、取水方法落后;2.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各级政府已把改变农村的饮用水纳入工作日程,逐步着手解决。二、家用自来水装置装有多功能水泵,密封水源,打开水龙头便自动来水,关闭水龙头水泵自动停止工作,立即停水,使用十分方便。三、安装家用自来水装置的必备条件:1.现使用的手压机并或敞口井;2.现使用的220伏照明电。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在几十分钟内就可使用干净的自来水了。适用于农村平房和低层建筑的家庭、机关、学校、企业、饭店、旅馆、诊所等安装使用。四、本装置每台成本不超过200元,投资20万元即可起步,销售利润前景极佳。五、本专利一次性转让费8万元,我方可协助建厂、投产、稳产后撤出。


德木其格男,一九四九年七月出生,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右后旗人,蒙古族,中共党员。一九六八年毕业于乌兰察布盟民族中学设立第一期师范班。一九六八年师范毕业后以他的一技之长被分配到乌兰察布盟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乌兰牧骑从事笛子演奏。在乌兰牧骑的岁月里,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乌兰牧骑的队员们一道,深入全旗农村牧区浩特乌苏、自然村,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偏僻,就到哪里送歌献舞,把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送到了各族群众的心间。1973年后,先后在达茂联合旗档案馆(科)、旗人民政府办公室、旗劳动人事局、旗档案局、旗乡镇企业管理局任干事、秘书、副局长、局长、纪检组长,主任科员。一九九七年当选内蒙古包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当选包头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同年被《农民日报》大地书画院吸收为会员。一九七七年出席全盟档案先代会,获先进个人奖。一九七九年被评为学习使用蒙古语文先进个人,获达茂联合旗革命委员会的表彰奖励,1981年,1982年,一九八三年被评为学习使用蒙古语文先进个人,


德吾·严排 1943 年6月出生,副主任医医师。矢志从医,自学成才。现任青海省久治县素乎日麻乡卫生院院长,兼任久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系果洛州藏医药研究中心主任委员。从事医疗工作近40年,潜心钻研,刻苦学习,努力提高医术水平。在继承、弘扬传统藏医药学原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藏医药诊断治疗各种疾病。诊治各类病人百万余人次,对高原性心脏病、胃溃疡、黄胆性肝炎、风湿类疾病、妇科疾病和一些疑难杂症以及各类肿瘤早期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治疗方案,研究出多种藏药验方对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的治疗效果显著。经过不断的学习、专研,不停的实践、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合著《藏医四部医典难点释解》,主编《速效拨火法》、《因风湿引起肢瘫的治疗经验》、《八种藏医药用植物鉴别》等藏医论著,受到藏医药学界的重视与好评。自担任医院院长以来,狠抓医院管理,以高尚的情操、优良的品德、精湛的医术,扎实的作风,给全院医务工作者作出了表率。医院荣获“全国卫生先进集体”,个人先后获“全省卫生先进工作者”、“全州卫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省劳动模范”、“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


德惠芳:(公元1940~今),女;北京人。著名教育家。

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现任职于太原市华北工学院附属中学,系太原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在教学工作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做出突出贡献,1985年被评为太原市优秀教师。1985-1987年撰写两篇论文,经专家评定为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改革论文,并推广于山西机床子弟中学等单位。1989-1990年主办文艺性校刊《劲松》报已出版48期。1990年合编《高中文言实词集释》,已在高中班试用。



德 佳:(公元1949~今),馆员;四川道孚人。著名摄影家。

现任道孚县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兼甘孜州摄影家协会理事。主要业绩:1968年参军任正连职参谋,1981年转业到道孚县文化馆任副馆长,1998年调县政协工作。1986年加人甘孜州摄影工作者协会,1991年加入四川省艺术摄影学会,1992年加入四川省新闻摄影学会。

作品“道孚灵雀寺庙会”获四川省第一届文物影展鼓励奖;“格萨尔王的故乡”获四川省第二届少数民族艺术节美术、书法、影展一等奖,“圈舞”获二等奖。

在参加工作三十余年中,工作一直积极努力,特别是在县文化馆工作的十五年中,团结、组织、培养了四十余人的美术、摄影、书法、歌舞业余爱好者队伍。每年组织举办十几场大型歌舞群众文化活动和若干次各种大型展览。

1990年带领县文艺代表队参加“甘孜州第二届民族艺术节”,1994年带领县文艺代表队参加“四川省第二届民族艺术节”,大力推动了全县群众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使全县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受到了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的拥护支持和好评。

1989年被甘孜州“摄影协会”评为“优秀会员”,1991年被道孚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文化工作者”。在报刊杂志发表或影展人选展出摄影作品全国一件、省级十二件、州级五十五件、县级二百七十余件,橱窗宣传图片三千余张。其业绩入编《中国摄影家全集》。



德 咏:(公元1940~今),原名宋德咏,江苏苏州人。著名影视艺术作家。

1989年毕业于中国文化书院中外比较文化研究班。历任南京军区专业文艺集训队学员及前线歌剧团、话剧团专业创作员,武警上海总队政治部文工团团长及电视录像室上校、副师职编辑,《卫士风采》、《新绿》杂志常务副总编辑,主任编辑。上海银都影视公司艺术总监,上海国际和平研究所教授、副所长,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现任上海银都影视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海内外书画艺术家联谊会会员、上海国际和平研究所教授、香港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中南执委会高级学术委员兼常务理事。

著作有长篇小说《花梦鹃魂》、《幕达春秋》,中篇小说集《0号卖花女》,散文集《翠绿色的信笺》、《爱的叶留》和《院纱女的传说——一德咏影视剧作选》,剧本选《锤炼》、《春回绿水浜》等书籍,其中《翠绿色的信笺》、《翡翠玉》等散文被选入中学教材,《浣纱女的传说》、《洋场歌女》等十余部作品拍摄成电视剧,在中央和北京、上海等电视台播出,全国数十家报刊评介,并在港澳与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地发行播出,中篇小说《围捕,在灯红酒绿中》获《文汇报》连载小说奖,电影文学剧本《西施》获全国首届金盾文艺优秀作品奖,报告文学《晚霞,还在燃烧》获《中国法制报》等北京三报联合征文一等奖,新编历史歌剧《梧桐春秋》获第十三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二等奖,《太白醉酒》和《周敦颐爱莲图》等书画作品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名入名作书画展”等展览,并多次发表及展销海外,曾获“中国书园艺术家世纪奖”等多种奖励,其使品、事迹被收入《中国文学家辞典》、《世界名人录》、《世界艺术家名人录》和《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等辞书。